为准确理解新课程标准,做好阶段质量反馈工作,全体数学教师于11月10日下午齐聚三楼会议室,共同研究落实新课标,高效提质量的策略。
首先由各年级优秀教师分享阶段质量反馈提升策略,对各年级情况作出了总结并明确后期努力的方向。
颜敏敏老师分享成功的经验时说道“我只是做了按部就班的教学”,她用无数个平凡的教学点滴,每日坚持的教学原则,带领孩子们取得了理想的成绩。颜老师把学生常规作为学习的首要条件,常规不好,一切都是枉然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颜老师重视课堂趣味,用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注意力,激发孩子学数学的兴趣。另外,颜老师还推陈出新,不断优化奖惩手段,用星星贴纸标记孩子的每一次进步。最后,颜老师用细心、耐心、恒心,紧抓后进生,秉承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,让每一个学生都过关。
潘青老师用活泼的语言、俏皮的肢体动作,走进孩子们的世界,给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。潘老师善于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,让不同层次的孩子不同程度地“卷”起来,创造出良好的互助竞争的环境。对于比较难的题目,注重先示范讲解,再让学生自己讲讲解题思路,最后练习同类型题目,做到举一反三。另外,自身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,潘老师每次练习都自己先做样卷,在题目上圈点勾画,题目旁边写好思考过程,给孩子们树立榜样,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。
郑荣妹老师认真分析了三年级阶段质量反馈的情况,整体呈上升趋势,在各方面都有不错的进步。郑老师提出:第一,立足教材,扎根课堂,在教学时多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;第二,联系生活,培养学生实践能力,结合知识点,设计实践性的练习;第三,凸显学习过程,培养分析能力,尤其在应用题的教学中,让学生自主分析题目、设计解题策略;第四,多做多练,培养学生解题能力,特别是题型多变的题,让学生自主比较异同,促进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;第五,关注态度,培养学生良好习惯,第一个月是抓习惯的黄金期,开始抓到位,后面一切就水到渠成了。
褚君老师分析了各年级的质量反馈情况,提出:第一,计算要常抓不放,保证口算日日练,易错计算可加在补充习题或者大练习题上;第二,关注后进生,在预备铃响的候课时间可以读背乘法口诀等必背内容;第三,周末练习要精简,可以偏向锻炼思维能力的应用题为主;第四,注重分层教学,一些后进生已经完全听不懂课了,不如给点他能完成的题目练习;第五,一以贯之地抓解题习惯, 如:圈关键词,从左往右做题等,还编出了口诀:仔细读,有圈画。积极想,巧画图。左边写,写端正。
第二环节是优秀课堂展示和专题讲座。我们一起观摩了王瑾老师执教的《复试统计表》,课堂上王老师用课后服务兴趣小组、新冠肺炎疫情、冬奥会奖牌等贴合学生实际的数据,引发孩子用数据说话的意向;深度追问,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习惯。另外,我们还一起聆听了蒋敏杰院长的《新课程标准的“五”个新及教学思考》讲座。蒋院长提出新课标新在确立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、体现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及内涵的整体性、一致性和阶段性、注重整体把握教学内容、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、加强综合与实践五个方面,要求教师基于“新课标“进行课堂教学。
本次教研活动根据阶段质量反馈共同探讨提升策略,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,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学习要求搭建平台。一次教研就是一次成长,相信每一位老师都能从中汲取力量,不断向前!
(摄影:巢秋 撰稿:巢秋 审核:孙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