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夏草木长,教研正当时。为深化城乡教育协作,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,5月7日下午,常州市新北区第五轮“汤华锋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”第六次活动在百丈中心小学仰陶楼科学教室二举行。本次活动以“学科融通·素养共生”为主题,通过课例展示、跨学科研讨,为乡村数学教学注入创新活力。部分科学、语文学科教师与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,共研共思。
巧借历史,玩转数学
沈茜老师执教《曹冲称象》,以历史故事为情境,融合数学与科学知识。课堂中,学生化身“小曹冲”,通过小组合作模拟“称象实验”:利用科学教具(天平、小船模型)探究“等量代换”原理,用数学符号记录石块重量与大象重量的关系;在“船舷划线”“累加替换”等实践环节中,学生动手操作、动态推算,感悟“化整为零”的数学思想。沈老师巧妙打通文理壁垒,让学生在历史探秘中理解抽象概念,课堂既有文化厚度,又显思维深度。
节气探秘,数说自然
孙晓老师执教《探秘二十四节气》,立足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视角,以朗朗上口的“二十四节气歌”导入课堂,引导学生从数学视角提出问题:“二十四节气有哪些?是怎么来的?有什么用?”,学生围绕这三大问题展开探究。课堂中,孙老师鼓励大家用圆规、量角器等数学工具准确绘制个性化“节气圆盘”,巧妙捕捉资源推进课堂,在动手实践中融通数学、天文与传统文化,让核心素养落地有声。
跨界对话,聚力生长
评课环节,多学科教师共话“融学科”教学新样态。科学教师张志伟老师评价:《曹冲称象》一课将科学实验与数学推理结合,学生在“做中学”中理解浮力与等量代换的关系,让原本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。语文教师刘媛媛感叹:孙老师的课让我看到数学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联结,既培养理性思维,又厚植文化自信。汤华锋主任进行高位点评:两节课均以真实问题为锚点,打破学科边界。沈老师用“历史+科学”激活数学思维,孙老师以“文化+数学”重构传统智慧,为乡村跨学科教学提供了“可迁移、可迭代”的范式。并对后续进一步深化乡村化跨学科探索研究提出建议:可进一步探索评价体系创新,让学习成果可视化。活动尾声,郭玉娟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,她指出今天的课堂是‘跨界’的勇敢尝试,数学与历史、科学、文化的深度融合,让学习真实发生、让素养自然生长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打破学科壁垒,邀请更多学科教师加入跨学科实践,让乡村课堂成为学生探索世界、解决问题的综合舞台!
“教以共进,研以致远。”本次教研活动以跨学科为径,以素养培育为核,展现了城乡教师协同创新的智慧。百丈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将持续依托“城乡牵手”平台,深化“学科融通”实践,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播撒跨界融合的种子,助力学子在真实、完整的学习情境中拔节生长,共绘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!
(摄影:陈佳燚 撰稿:陈佳燚 审核:孙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