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列表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校本培训>>主题互动》正文内容
数学新课标心得(巢秋)
发布时间:2024-12-03   点击:   来源:原创   录入者:巢秋

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跟2011版的区别,第一就是颁布课标的同时也颁布了课程方案。包括在新课标的前言中提出了很多的要求。前言强调课程改革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。包括在人教社建立70周年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教社老同志回信当中,也提出要编写培根铸魂、启智增慧的教材,新课标也把培根铸魂、启智增慧的要求写在前言中。

  从2011版课标到2022版课标,11年过去了,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?首先是2011版的课标,提出了四基四能和十大核心概念,这些老师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。2022版课标的目标是两个层面,第一个就是站在更高的维度,更高的角度,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、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。第二点是落实,具体到学科,就是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方面。

  新课标改革继承四基四能和十大核心概念,又增加一个核心概念就是“量感”。并且上升到一个高度,就是把它概括成了“三会”。“三会”是在四基四能、11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高度概括,把11个核心概念分在3个部分里面。第一部分是数学的眼光,在义务教育阶段它主要就是表现为抽象和直观。“抽象”在小学阶段具体表现为数感、量感和符号意识。“直观”是几何直观空间观念。第二部分是数学的思维,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,因为这次课程改革在数学核心素养方面,核心就是培养理性思维、逻辑思维,或者说我们数学思维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推理,就包括在其中。第三部分就是数学的语言。今天的数学它已经直接成为现实世界很重要的一个应用的学科。传统上认为数学属于纯理论的专业,但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时代,数学已经直接成为应用的学科,所以数学的语言就是应用于现实世界所表现出来的模型。

  2022版课标把小学、初中的核心概念做了划分:小学更多的用“意识”,包括推理意识、模型意识、数据意识;初中更多的用“观念”也就是说在水平上层次上稍微有区别。这种水平和阶段的划分,使得核心素养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、阶段性和整体性。如果老师们有机会的话,不但要学习义务教育课标,也要适当的学习了解高中课标。

  在课堂教学当中,在培养学生落实课程目标的时候,每一堂课的学习,都离不开已有的“知识”和“方法”。这次课标也不止一次的提到了“方法”,这些“方法”怎么体现?首先我们来看“数感”。原来是“运算结果的估计”,现在不仅仅包括估算,还包括精确计算。也就是说数感跟运算是分不开的,就是运算涉及到了数感的建立。就是说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数感,不但有利于理解数的意义,还有助于他对于数学运算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。这一次课改所强调的“数的意义”和“运算”的一致性,以计数单位为核心概念,把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贯通。所以,数感跟运算产生了直接的联系。

  运算能力,这一次2022版课标特别强调了要明晰运算的对象。不管是整数的运算、小数的运算、分数的运算、混合运算,都要理解运算的对象。包括数的意义、运算法则、运算律、四则运算的意义,包括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,包括横式跟竖式之间的关系,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等等。教学应当通过运算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,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。

  2022版课标对四个领域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其中,在数与代数领域,小学阶段划分为“数与运算”主题、“数量关系”主题。把“数与运算”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主题,把数和运算贯通,使得它们具有一致性这样一个基本的想法。

附件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

    Copyright? 2018 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

    地址: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创业路98号   备案号:苏ICP备10201501号-2

    苏公网安备:3204110200006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