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列表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校本培训>>主题互动》正文内容
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——刘媛媛
发布时间:2025-05-12   点击:   来源:原创   录入者:刘媛媛

作为一名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,在深入学习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中关于“整本书阅读”的要求后,我对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整本书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,更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、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。以下结合教学实践,分享我的学习体会与思考。


一、新课标引领方向:从“碎片化”到“系统性”

新课标明确提出,整本书阅读要帮助学生“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,养成良好阅读习惯,提高整体认知能力”。对比过去“篇章式教学”的局限性,我深刻意识到整本书阅读能让学生更完整地感知语言逻辑、人物情感和思想内涵。例如,在班级共读《夏洛的网》时,学生通过逐章推进、绘制人物关系图,逐渐理解“友情与生命”的主题,远比单独分析片段更有代入感。这种系统性阅读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全局思维,也让他们感受到“坚持读完一本书”的成就感。


二、教学实践探索:兴趣为先,方法为径

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,我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了以下策略:

  1. 选书分层,贴近童心

    • 结合教材单元主题推荐书目(如神话单元延伸阅读《中国神话故事》),同时尊重学生差异:为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注音版《昆虫记》,为进阶学生推荐《窗边的小豆豆》。

  2. 任务驱动,活动增效

    • 设计趣味性阅读任务:制作“角色盲盒”(学生用关键词描述书中人物,同伴竞猜);开展“书中场景戏剧秀”,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化对情节的理解。

  3. 家校共读,营造氛围

    • 设立“家庭阅读打卡计划”,鼓励家长每天陪伴孩子阅读20分钟,并在班级群分享“亲子共读金句”,形成阅读共同体。


三、成效与反思:让阅读成为“成长的礼物”

经过一学期的实践,班级变化显著:学生平均阅读量从每学期3本提升至8本,课间自发讨论书中情节的现象增多,部分学生还创作了《我的阅读手账》。但我也发现一些问题,例如个别学生仍停留在“泛读”层面。下一步计划:

  1. 增设“思辨式讨论会”,围绕书中矛盾冲突(如《宝葫芦的秘密》中“愿望与代价”)引导学生深度思考;

  2. 建立“阅读成长档案”,记录学生的阅读轨迹和个性化收获。


四、结语:以书为舟,载梦远航

整本书阅读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: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心灵的唤醒。作为班主任,我将继续以新课标为指引,在班级中播种阅读的种子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书香中遇见更广阔的世界,收获思维的力量与生命的温度。


附件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

    Copyright? 2018 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

    地址: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创业路98号   备案号:苏ICP备10201501号-2

    苏公网安备:3204110200006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