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列表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校本培训>>主题互动》正文内容
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
发布时间:2025-05-20   点击:   来源:原创   录入者:巢秋

  2022年颁布的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。作为一线教师,我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:新课标不仅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,更重塑了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。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,从三个维度探讨新课标带来的变革。

  一、从"知识本位"到"素养导向"的转变

  新课标将"三会"核心素养(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、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、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)贯穿始终。在二年级"长度单位"教学中,我设计了"教室寻宝"活动:学生用拃、步长等非标准单位测量课桌、黑板长度,再引入厘米和米的标准单位。通过对比测量结果的差异,学生自然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。这种从具身体验到抽象概念的建构过程,正是数学眼光与数学思维的培养路径。

  在"数据分类"单元,我让学生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课后服务项目,用涂色条形图呈现数据。当学生发现"阅读角"选择人数最少时,自发提出"增加科普书籍"的改进建议。这种真实问题解决,让数学语言成为表达世界的工具。

  二、"综合与实践"领域带来的教学创新

  新课标新增的"综合与实践"领域强调学科融合。在教学"认识时间"时,我开发了"一日时间管理器"项目:

  1. 语文融合:用日记记录晨读、午餐等关键时间点

  2. 美术融合:设计个性化钟面

  3. 劳动教育:制定周末家务时间表

  这种跨学科学习不仅巩固了时、分概念,更培养了学生的规划能力。在"校园植物探秘"活动中,学生用对称图形知识记录树叶形态,用乘法计算花坛种植数量,展现出数学与科学的天然联系。

  三、评价方式的多元重构

  新课标强调"教学评一致性",我在实践中建立了三维评价体系:

  1. 过程性评价:使用"数学小达人"成长档案袋,收集学生的七巧板创意作品、购物情景应用题解答等

  2. 表现性评价:在"乘法口诀"单元开展"超市小掌柜"角色扮演,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

  3. 增值性评价:通过"错题诊疗室"活动,引导学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,形成元认知能力

  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生的表现,当学生用画图法解决"鸡兔同笼"简化问题时,及时给予"你的数形结合很有创意!"的针对性鼓励。

  实施新课标两年来,最深刻的体会是:数学教学正在从"正确答案崇拜"转向"思维过程珍视"。当学生能自信地说出"我是这样想的……",当课堂出现多种解题方案时的热烈辩论,我看到了核心素养落地的真实样态。未来的教学仍需要持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、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,这将是我们专业成长的长久课题。

附件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

    Copyright? 2018 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

    地址: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创业路98号   备案号:苏ICP备10201501号-2

    苏公网安备:3204110200006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