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列表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校本培训>>主题互动》正文内容
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——刘媛媛
发布时间:2025-03-28   点击:   来源:原创   录入者:刘媛媛

整本书阅读:以新课标为引领的阅读育人实践

——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

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明确提出"整本书阅读"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,强调通过持续、完整的阅读实践,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素养。作为四年级语文教师,我深刻体会到:整本书阅读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,更是育人视角的转变。现结合教学实践,从理论认知、实践策略与反思启示三方面分享心得。


一、理论认知:把握整本书阅读的育人价值

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定位为"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经验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"的重要载体。相较于碎片化阅读,整本书阅读具有三重育人特性:

  1. 思维生长的完整性
    整本书的叙事结构、人物关系与主题表达,为学生构建了完整的认知图式。如四年级学生阅读《夏洛的网》,在跟随威尔伯与夏洛的成长历程中,逐步理解"生命价值"的多维意蕴,这种思辨过程是单篇文本难以实现的。

  2. 语言浸润的持续性
    儿童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、富有韵律的语言,如《草房子》里对水乡风物的细腻描写,能让学生在持续阅读中积累语言范式,形成语感沉淀。

  3. 精神成长的滋养性
    整本书阅读本质上是与作者的精神对话。四年级学生通过《小王子》中玫瑰与狐狸的隐喻,初探"责任"与"驯养"的哲思,这种心灵共鸣正是核心素养中"文化自信"的萌芽。


二、实践策略:构建阶梯式阅读任务群

基于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,我以"兴趣驱动—方法指导—深度思辨"为路径,设计进阶式阅读任务群:

1. 情境化导读,点燃阅读期待

  • 创设"书籍盲盒"活动:将新书封面用牛皮纸包裹,仅露出关键线索词(如"魔法""友谊冒险"),引导学生通过线索竞猜选择书目。

  • 设计"作家直播间":教师化身图书作者,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讲述创作故事。如在《宝葫芦的秘密》导读中,以张天翼的口吻揭秘"宝葫芦的三重考验"。

2. 工具化推进,培养阅读策略

  • 开发"阅读登山图":将阅读过程可视化,设置"人物关系驿站""伏笔瞭望台""主题巅峰"等打卡点。例如在《中国神话故事集》阅读中,学生用不同颜色标注神、人、兽的关系脉络。

  • 设计"问题漂流瓶":每周开展问题征集,将学生的真实困惑(如"为什么青铜始终没开口说话?")转化为思辨议题,通过小组辩论、读者剧场等形式深化理解。

3. 项目化输出,促进创意表达

  • 开展"书本重构计划":鼓励学生用多元形式重新诠释文本。如阅读《灰尘的旅行》后,小组合作制作"微生物旅游手册",用第一人称撰写细菌旅行日记。

  • 搭建"阅读联觉空间":将文字转化为多模态体验。曾有学生为《窗边的小豆豆》设计"电车教室"立体模型,用黏土还原书中午餐"山的味道,海的味道"。


三、反思启示:破解整本书阅读的三重矛盾

在实践中,我也发现亟待突破的瓶颈:

1. 自由阅读与任务驱动的关系
需警惕过度设计扼杀阅读兴趣。我的改进策略是采用"20%自主圈+80%核心圈"模式:每本书指定3个精读章节作为共性研读点,其余部分允许学生根据兴趣自主批注。

2. 个性解读与价值引导的平衡
面对学生提出的非常规观点(如认为《愚公移山》破坏生态),教师需搭建思辨支架:通过补充地理知识图、组织生态伦理讨论会,在保护批判思维的同时传递正向价值观。

3. 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的融合
构建"三维阅读护照"评价体系:

  • 习惯维度:通过"阅读存折"记录每日阅读时长、批注数量

  • 能力维度:设计"预测—验证""对比—分析"等专项能力评价表

  • 素养维度:采用档案袋收录读书报告、创意作品等过程性成果


结语

整本书阅读教学如同培育一棵树:新课标指明生长方向,阅读策略输送养分,而教师要做的是守护每片叶子的独特脉络。当看到曾经沉迷短视频的学生,如今课间捧着《哈利波特》争论学院精神时,我更深信:播撒整本书阅读的种子,终将在童年沃土上长成葳蕤的精神之林。


附件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

    Copyright? 2018 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

    地址: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创业路98号   备案号:苏ICP备10201501号-2

    苏公网安备:32041102000064号